当前位置:首页 > 动物雕塑 > 正文

石狮动物雕塑,石狮动物雕塑图片

  1. 石狮一般是左什么右什么?
  2. 中国不产狮子,为何石狮像到处都是?
  3. 石狮怎么鉴定?

石狮一般是左什么右什么?

石狮一般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

石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狮子的形象,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最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

左雄右雌(石狮子在大门两侧的摆放都是以人从大门里出来的方向为参照的),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

石狮动物雕塑,石狮动物雕塑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一个绣球(也有雕成张着嘴的);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也有雕成闭着嘴的).

中国不产狮子,为何石狮像到处都是?

中国本土没有狮子,中国神话和民间却到处可见狮子的踪影。在古老的桥梁等建筑上常常有狮子出现,道教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也是狮子。那狮子到底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中国最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中国石狮子的造型并非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狮子。

石狮动物雕塑,石狮动物雕塑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

也就是说: 东汉汉章帝时的章和元年(公元87年),西域安息国(现今伊朗)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

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也被道教引入。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因其本身像麒麟,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

石狮动物雕塑,石狮动物雕塑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石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而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

西域狮也叫亚洲狮,又名波斯狮,是现存唯一生活在非洲以外的一种狮子亚种,曾经分布在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土地上。这种狮子与非洲狮体型上有所不同,这也是中国狮子形象变化的原因。


中国不产狮子,为什么到处都有石狮像呢?

现在在中国的大地上并没有狮子,很多人就认为中国领士上一直没有狮子。

真实在古代中国是有狮子,根据化石发掘,我国的狮子被命名为“杨氏狮”,它和老虎的祖先(中国古猫)以及剑齿虎属同时代。

但是杨氏狮体型比剑齿虎小,可能在与它们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中国漫长历史中,气温一直在变化,比如商朝时中国还有犀牛生活。

既便中国没有狮子,但印度还有亚洲狮子,当然已经没有野生的,因为近亲繁殖也接近灭绝。

还有在《汉书》和《三国志》中都有外国进贡给汉朝皇帝和曹操狮子、大象的记载。

所以,虽然到汉朝时中国没有狮子了,但是还是有人见过的。

在中国古代,石狮子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员府邸才能安放,还有狮子头上的鬈毛疙瘩不同级别的官员个数不同。一品大员是十三个被称为“十三太保”,随品级依次递减。

如果超过规定,就是僭越会被治罪。


中国实际上没有狮子这种动物,用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

狮子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国.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

确实,想到中国的古典宅院,除了雕梁画栋、青墙黛瓦、飞檐走兽之外,卷发瞪目、威风凛凛的石狮子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即使在今天,它也寻常出现在***机关、商业会社以及一些民宅的门口,看起来凛凛生风,十分威严,同时以它为创作形象的工艺美术品也流行于中国、朝鲜、东南亚等汉字文化圈诸国,十分受人喜爱

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亚洲的狮子早前人类文明之前便已经绝迹。那么,并不产此物种的中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石像狮子呢?经过资料考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原文献中很早便有着狮子的记载,不过当时称为“猻倪”,龙生九子之一为上古神兽,多见于古代神话传说中。因此,狮子自古便在中国人心目中以祥瑞、威严、神兽的形象C位出道。

2.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狮子便开始正式从西域传入,高大生猛的形象令虎豹变色,因此十分受到古代帝王的喜爱,被作为皇家宠物对待。

3.魏晋时期佛教盛行,而随着佛教的大规模传播,为佛教视为瑞兽的狮子也就逐渐为人所知,深入人心,成为百姓心目中神圣的象征。而狮子自身的魅力,如在《洛阳伽蓝记》以及其他史料中的记载“魏武帝伐冒顿,得狮还至洛阳,三千里鸡犬皆伏,无鸡鸣”,也为其争取到了百兽之王的称号。

4.汉唐时期,石狮子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在陵墓坟宅前摆放,同麒麟、海兽等用于守护陵墓、威慑百姓。这一特点逐渐流行到民间,同时也有人开始将之置于住宅门口,因其神兽取祥瑞之意,守门石狮自此而始。

5.明清时期,石狮雕刻形象及工艺逐渐完善,其适用范围也更加普遍,如园林、宫殿、官府门前等等。

岁月千年,石狮子却始终守望者中华文化,承载着这一独特文明的精髓。它的独具匠心、它的丰满形象也在向外人不断诉说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石狮怎么鉴定?

如何鉴定狮子这个话题实在太广,包括了年代、材质、雕刻技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鉴于本人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无法全方位地解答这个问题,本文仅就石狮的断代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有不足和失误之处,望广***友指正。

众所周知,中国本土没有狮子,从西汉时期开始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中西文化和经贸来往日益密切,加上这一时期佛教也传入中国,人们开始对狮子有认识,石狮这一形象也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宗教和其他文化题材里面。中国古代石狮雕塑的发展经历了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1、 西汉。在西汉及其以前的历史阶段,虎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在当时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频繁出现在石雕绘画、印章等文化形式中的重要题材。石狮的形象在这一时期开始传入中国本土,或许是出于认知的原因,形象上和虎很相似。这一时期的石狮体量巨大,多作为镇墓兽出现在等级较高的王族陵墓。

2、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佛教传播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北魏拓跋氏统一北方以后,大力推崇汉族文化,佛教雕塑艺术迎来了一个恢弘的时期。石狮雕塑的题材呈现多样化:石窟寺中的圆雕***狮、须弥座上的半浮雕、陵墓的圆雕、浮雕和壁画等等,大小形态各异,毛发呈卷状,多似狗,以北魏时期最为典型。

3、 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国力昌盛,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艺术也彰显出大唐盛世雄姿勃发、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这一时期的狮子多昂首挺胸,双目暴突,鼻梁高挺,阔口锐牙,气焰逼人。毛发也更加写实,呈现细腻逼真,层次分明的特点。肌肉壮实饱满,筋爪强健有力。

4、 宋元时期的石狮继唐代之风,多数依旧身姿挺拔,但已少了唐狮的威猛。形象更加接近真狮,毛发刻画也更逼真。元代的狮子则更注重结构上的塑造,肌肉的起伏表现突出。

5、 明、清时期的石狮刻画虽更加精美,但霸气缺少很多。形象较前期更加写实,造型趋于复杂,细部刻画较多,如四肢有肌肉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带着铃挡,但不大注意狮子整体的气势。

纵观石狮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更多地与佛教教义相关联,艺术价值更高,再加上存世量少,成为收藏者不可多得的佳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石狮动物雕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石狮动物雕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